米面油,廚房中最常見的食材,承載著億萬百姓的餐桌安全。從1991年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面世,到后來陸續推出的零反式脂肪酸食用油、發酵面和鮮米、預制菜等創新產品,益海嘉里金龍魚在“健康安全”和“勤奮創新”的道路上從未止步。
日前,益海嘉里金龍魚入選每日經濟新聞《品牌王道》系列叢書經典品牌案例,書中詳細闡釋了益海嘉里金龍魚旗下品牌的發展歷程和產品理念。本期,讓我們跟隨文字一起來看看,扎根中國三十余年,益海嘉里金龍魚是如何做出有思想的糧油產品,成為引領消費者的健康思想家。
|本文版權歸“每經頭條” 所有|
|記者 張韻|
金龍魚為什么要做“零反”?“零反”為什么重要?
近年來,“脫發”“初老”“過勞肥”“報復性熬夜”等話題成為熱搜常客,各個群體的“健康焦慮”又因一場疫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關調查顯示中國人有50%的反式脂肪酸攝入來源于植物油,而過多食用含反式脂肪酸的油品會給身體帶來諸如心腦血管疾病等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8年就宣布,到2023年,要全面消除食品中工業化生產的反式脂肪酸,這一計劃開啟了世界范圍內的“零反”征程。隨著全球對“餐桌健康”的要求日趨嚴格,國人期待改善膳食結構的需求也在增長,這為糧油產品的創新研發提供了新的動力。
而人們不知道的是,早在2010年,金龍魚就開始與行業權威機構共同進行這一領域的研究。歷時十年、斥資兩億元,金龍魚不斷進行工藝設備的改進。最終,綠色精準適度加工的理念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金龍魚在全國啟動26座加工工廠,向反式脂肪酸“宣戰”,糧油界的健康革命步入了換擋提速的時代。
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波說,金龍魚的“零反”專利將食用油的健康、安全、營養提高到全新維度,意義非凡,不僅引領了糧油行業技術的突破性革新,更標志著在中國餐桌健康消費領域的突破。
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陳波
每個品牌都有故事,而金龍魚的品牌故事帶著歷史縱深感。1988年,金龍魚的掌舵人郭孔豐第一次來到深圳,他干的第一件事,是到大街上考察賣糧油的商店,那些散裝稱重的毛油讓他看到了中國市場的空白。1991年,第一瓶小包裝食用油在深圳蛇口下線,一條象征吉祥富貴的“金龍魚”就此游進千家萬戶,掀起了中國食用油產業的深刻變革。
作為金龍魚品牌在國內的運營領頭人,陳波三十歲出頭就擔起了金龍魚小包裝油在全國市場銷售、推廣的重任。1995—2022年,他從一個糧油行業的“門外漢”到享譽業內的“資深專業人士”,見證了中國食用油行業從散裝油到小包裝油、從安全衛生到營養健康的兩次革命。
20世紀80年代,正值盛年的郭孔豐主管家族集團里的食用油與糧食生意,他準備為生產的食用油注冊一個商標。在華人眼中,金龍魚一直被看作吉祥富貴的象征。“金、龍、魚”三個字,每個字都有美好的寓意。而在我國的餐桌歷史上,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市民提著油瓶去打散裝油的現象依然十分普遍,那時的散裝油多是毛油,雜質多、安全衛生無法保障,給百姓的飲食健康帶來了較大隱患。
1988年,郭孔豐以嘉里糧油集團代表的身份到中國各地考察市場,他走街串巷,目睹了家庭主婦們拿著瓶子去糧油店排隊買油的盛況。郭孔豐回憶說:“那個油燒起飯來,整個廚房都是煙。”
一個巨大的市場擺在郭孔豐眼前。
彼時,中國大部分地方還都是國營糧油店,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已經完全放開了糧油的銷售管控。于是,郭孔豐便在蛇口建起了一家生產食用油的油脂廠。
1991年,這家名叫南海油脂的工廠生產的金龍魚小包裝油正式上市,并逐漸以企事業單位發福利油的形式打開了中國市場。
一條象征吉祥富貴的“金龍魚”就此游進千家萬戶。
這一創舉,將食用油變成一個有品牌概念的食品,改變了國人多年來使用散裝油的歷史,從此掀起了中國食用油產業的深刻變革。
到了21世紀,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安全衛生的基礎上,營養健康逐漸成為人們對飲食的更高追求。金龍魚也開始將食用油與膳食健康的研究深入脂肪酸領域。經過兩年的研發,第二代金龍魚食用油面世,這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金龍魚1∶1∶1第二代食用調和油。這個產品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Chinese DRIs)中關于三種膳食脂肪酸均衡營養狀態的推薦精心研制而成,是一種“脂肪酸均衡”的健康食用油。
陳波把金龍魚1∶1∶1調和油稱作“有思想的食用油”,因為它倡導的“1∶1∶1”膳食脂肪酸平衡的健康概念,革命性地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從此,中國人吃食用油的觀念從“安全”向“營養健康”躍升。
“第二代”面市之時,“第一代”正在全國各大超市熱賣,銷售量遙遙領先。而陳波領導的團隊在彼時物流、配貨尚未十分發達的形勢下,僅以一周時間就完成了全國所有銷售市場平臺的貨品調換,創造了“自我更新迭代”的營銷奇跡。
在這個充滿誘惑和浮躁的時代,專注是一種難得的品質,也是做好品牌所必須的。這是陳波的深刻感悟。從銷售主管到集團高管,陳波加入金龍魚已有27年,他在職業生涯內見證了中國糧油行業從弱小到壯大,一步步走向成熟的發展歷程。
他說,“極致匠心,只做一件事”的精神乍看與潮流背道而馳,但持之以恒,終歸會讓人們看清專注精神的珍貴。比如,專注花生油的“胡姬花”品牌,正是這樣一種品牌精神再好不過的例證。
為進一步豐富市場需求,金龍魚品牌產品線也逐步從食用油擴展到大米、面粉以及米面制品,與胡姬花、香滿園、口福等琳瑯滿目的糧油子品牌一起,為國民帶來更多優質的糧油產品。
與其他品牌不同的是,胡姬花,專注做花生油。
不取巧、不投機,老老實實榨油的匠心精神,是古法花生油榨油技藝自1918年傳承下來的理念。據《青島市志》記載,當時,青島市奉天路(今遼寧路90號)的一間老油坊里,第一滴花生油自木榨機內緩緩流出,香飄數里,從此聲名遠揚。
直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金龍魚用科學的管理模式與分銷網絡讓這家對古法榨油技藝堅定不移的百年作坊重煥生機,胡姬花品牌正式誕生。
2015年,“胡姬花”古法花生油榨油技藝被列入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專業的花生油品牌,我們保留并創新非遺技藝精髓,應用到產品品質中,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與使用場景開發不同的產品,慢慢融入消費者的生活。”胡姬花團隊觀察到,消費者購買花生油,第一驅動需求是“風味”,因此大規模的風味體驗營銷是必須的。只有持之以恒地培育市場,才能讓消費者對花生油有認知上的突破。
從胡姬花的實踐來看,在產品上,團隊會根據年輕消費者對產品“風味+健康”的要求和用油控量、使用便捷的需求,不斷優化與追求極致品質。
2010年,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上市,以古法花生油定位切入品類高端市場,建立“傳統古法工藝=極致風味=好花生油”的認知。
2021年,胡姬花再次推出蒸魚專用花生油,切中年輕消費者對海鮮、蒸魚的“去腥增香”的細分需求,采用專利(專利號:ZL201420490648.7)鎖香小瓶子,方便年輕人精準控制用油量,滿足更保鮮的使用需求。
經過幾代人的匠心打磨,胡姬花將古法榨油技藝升級為如今的古法六藝,既能保持良好的傳統風味,又能保留更多營養物質。
有了好產品,消費者也愿意為好產品買單,那在傳播營銷上,如何讓人們認識到胡姬花的古法品質與健康思想,成了品牌團隊當時急需攻克的課題。
為此,他們對近五年優秀的消費品傳播案例進行復盤,前后開了大大小小多次頭腦風暴創意會。有人提出:胡姬花做美食節目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轉換思路,找到一檔與胡姬花目標人群高度重合的頂級熱門綜藝進行合作,流量大、口碑好,說不定可以擦出火花,獲得不一樣的效果。
最終胡姬花團隊鎖定了《中國好聲音》,這檔節目的受眾與胡姬花的主要消費人群比較契合,都是一、二、三線城市30~45歲的精致媽媽。
胡姬花品牌團隊告訴記者:“作為中國頂級、專業的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專注只做最好的音樂,與胡姬花專注只做高端的花生油品牌理念非常契合。所以,我們嘗試了跨界傳播合作。”
2022年,胡姬花國色添香古法花生油聯合《只此青綠》IP,打造蘊含傳統文化、有品質的福利禮品。
近年,年輕消費者對“國潮”的關注度顯著增強。在陳波看來,品牌的“國潮范兒”不僅僅要抓住年輕人的喜好,更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引領。《只此青綠》在春晚爆紅的背后是對作品日復一日的精心打磨,從而完成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與胡姬花堅守百年古法的品牌精神高度契合。作為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胡姬花其對傳統技藝的創造性轉化,也是一種匠心傳承。
有營銷業內人士評價:“從更宏大的視角去看,中國向來不缺曇花一現的網紅品牌,但似乎缺乏長盛不衰的長紅品牌。但胡姬花,在選定的賽道里,秉承長期主義,一步一步走在成為專家級品牌的路上。通過一連串超級事件的打造,拉滿國潮質感,讓品牌中蘊含的‘只此精神’融入消費者心智。”
目前,“古法花生油”已經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胡姬花團隊表示,在新興消費群體更喜歡嘗試,需求更多元化、極致化的當下,小包裝油市場趨于飽和,亟待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來帶動增長力,胡姬花的獨具匠心令它的脫穎而出成為必然。
也正是因為對傳統工藝的深度挖掘以及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胡姬花才讓“古法花生油”這樣的老品牌煥發新生機,讓消費者得以體驗古法風味與營養健康兼具的優質產品。
時至今日,“金龍魚”品牌已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它不但改變了國人食用散裝油的歷史,也在堅持守護國人的餐桌健康。基于糧油食品的核心需求,借助核心資源,公司品牌營銷在傳播上側重“健康”“美味”兩方面輸出。
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金龍魚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4年巴黎奧運會連續三屆中國體育代表團官方糧油產品贊助商。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只供給食用油不同的是,金龍魚對這三屆奧運會的品類供應擴展到米面糧油全品類供應,實現了品類的大幅度跨越,并以高效的服務、優質的產品獲得奧運官方的高度點贊。金龍魚不僅提供高品質糧油,也倡導“奧運品質,健康是金”的健康膳食、運動、生活理念。顯然,金龍魚找到了最好的品牌傳播平臺,做到了流量和理念的相得益彰。
中國營養學會專家曾說過:“營養,是金牌背后的一種看不見的力量。”
2006年10月25日,金龍魚小包裝油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指定食用油,作為這一百年體育盛事歷史上的首家食用油供應商。金龍魚得此殊榮,代表著我國食用油發展水平達到世界標準。
賽場上的高光時刻,離不開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也離不開一蔬一飯的營養加持。
“運動員每日的能量消耗會比較大,可以達到4700千卡甚至更多,營養攝入不均衡可能給運動員造成負擔,從而影響比賽成績。”營養師齊澤宇說。齊澤宇所屬的金龍魚·國家隊運動營養師團隊,是金龍魚聯合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中國營養學會,共同在全國范圍內招募、選拔、培訓以及考核后,為國家隊建立的一支專業營養師團隊。
自2019年入駐國家隊以來,金龍魚國家隊運動營養師們已陪伴中國健兒們度過近千個訓練的日日夜夜,助力中國體育代表團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為中國奧運軍團增加奪金的“營養底氣”。
作為營養保障和補充方面的“軍師”,營養師團隊圍繞營養監控、營養評估等方面,為每一位運動員提供專業、科學的營養服務,包括運動員日常膳食營養管理、運動員不同訓練階段以及大賽備戰期間的營養方案制定。
陳波說,通過一系列的體育盛事營銷活動,金龍魚詮釋了全國知名品牌的定義,與其他品牌拉開了競爭的距離。
從賽場上運動員的披金斬銀,到迅速出圈的冬奧智慧餐廳、中華美食,背后都離不開金龍魚一貫的高標準輸出,并帶動中國從“糧油消費大國”轉變為“糧油科技大國”。
在備戰東京奧運期間,游泳女將劉湘說:“我們的目標是為國爭光,所以我還是會自律地飲食。”“亞洲飛人”蘇炳添說:“要突破百米9秒9大關,不光是說就可以,現在更注重的就是營養。”
賽場上的高光時刻,離不開健康營養的飲食搭配,借力北京冬奧會,金龍魚也成功塑造了綠色、健康、營養的高品質形象。
而面臨不斷反復的新冠肺炎疫情,金龍魚也始終沖在保供第一線,不遺余力確保疫情期間的民生供應。基于疫情的特殊背景,北京冬奧會食材供應隨之調整,金龍魚采用全流程、全閉環、高規格的供應管理模式來應對疫情風險。
據悉,針對冬奧期間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情況,金龍魚的各工廠實行“六專”策略—專用原料、專人負責、專線生產、專庫存放、專車運輸、專人押運,協調全國產能,以保障糧油供應。
在陳波看來,冬奧會無疑是金龍魚奧運營銷的一大里程碑。在后冬奧時期,金龍魚會繼續圍繞營養健康中國的熱潮為中國奧運加油,也會在其他大型運動賽事的保障工作上提供助力,將奧運品質、健康理念延伸至日常。
金龍魚與奧運的14年相伴,也為全民健康、運動飲食積累了寶貴經驗,不斷將世界前沿高科技應用到產品創新研發中,滿足健康和營養的雙需求。
金龍魚總裁穆彥魁,被集團內部譽為金龍魚水稻循環經濟總設計師。十多年前,穆彥魁在日本的超市發現了一個中國沒有的食用油品類,日文標注為“米油”。他很不解,找到了超市售貨員進行咨詢。
他幾經周折,從日本帶回來一點點樣品,送到了國內高標準的食用油實驗室,意味深長地說了句,“看看我們能不能搞出來”。
而在水稻生產第一大國的中國,很多人還不知道稻米油是什么。
中國稻米油真正發展始于2007年。當時,中國糧食購銷全面市場化,金龍魚開始進軍水稻產業,而稻米油的研發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被提上議事日程。
公司先后派遣科研人員前往日本、泰國等地,更深入地了解稻米油的生產。大半年下來,幾乎所有的國外稻米油生產廠家都是用PPT在會議室完成“禮節性”交流。幾無收獲的科研團隊下定決心自主研發,實現稻米油零的突破。
2007年,金龍魚在黑龍江佳木斯以數千萬元投下了第一個稻米油加工廠,兩年后,在上海投資8億元成立研發中心。300多人的技術團隊在此開始了夜以繼日的探索。
為了解決優質原料來源問題,金龍魚開始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在全國適宜的水稻主產區花費數年建立了29個生態水稻基地,培育高品質的稻谷原料。
從稻田到實驗室到工廠,前前后后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數據控制、反復調整,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
“我們也走過彎路。我們曾引進一整套脫蠟設備,但完全沒有派上用場。大大小小做了上千次試驗,大部分都是無功而返,探索就是這樣,總要有代價。”稻米油研發參與者王勇如是說。他回憶道:“我們甚至添置了和肯德基、麥當勞一樣的炸薯條設備,模擬西式廚房,測試菜肴的溫度、炸品吸油率、谷維素分解出的清香等,不僅要讓產品數據好,消費者體驗也要好。”
負責稻米油生產鏈的總監李超半輩子與煉油打交道,他事后感慨道:“以前只聽說煉稻米油不易,但我以為也難不到哪里去,沒想一動手就傻了。酸價高,得率低,功能因子損失,品質不穩定,回色嚴重。一連串問題連外國專家也深感棘手。”
經過反復實驗改進,金龍魚研發團隊開創了“膨化保鮮法”和“鮮胚制油”技術以及“分散保鮮、集中制取、集中精煉”的全新稻米油產業鏈生產模式,最快6小時實現米糠原料保鮮和萃取出稻米油。
歷經10年,金龍魚終于克服稻米油谷維素含量等技術難題,突破性地研發出谷維素和植物甾醇平均含量同時達到10000毫克/千克的谷維多“雙一萬”稻米油,其屢獲國際大獎的同時,也成為第一個走出國門進入海外市場的中國稻米油品牌。近年來,作為國內稻米油品類的開創者和領航品牌,金龍魚又推出更高端的谷維多特級稻米油,將珍貴的植物營養素—谷維素含量,提高保留到15000毫克/千克,還原稻米64%的稻米營養精華,達到品質和營養的上佳水平,補充人體所需的天然谷物營養。以一畝稻田僅出一瓶油的天然精粹,為消費者帶來健康的生活體驗。正是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和工藝創新,成就了金龍魚稻米油對行業水平的全面超越。
2016年,金龍魚稻米油奪得“國際稻米油品質大獎”
在整個研發過程中,金龍魚不僅收獲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和專利成果,還加快了未來可應用于其他油品的制造工藝改進,這對提高糧食資源利用率,以及對國內食用油加工技術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守住耕地面積至關重要,但油料作物不可能跟糧食爭搶耕地,所以我國大豆等油料作物進口依賴度高。穆彥魁表示,開發新的油料資源、提高食用油的自給能力也是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抓手,“如果按照我們開創的工藝模式,全國年產兩億噸水稻的副產品米糠全部用來榨油,相當于約1300萬噸大豆的出油,這等同于為國家節約了1.1億畝大豆的種植耕地,將大大提高中國食用油的自給率”。
實際上,金龍魚還從稻米油不斷延伸,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循環經濟模式。
一粒稻谷的一生都可以在金龍魚的水稻循環經濟中煥發精彩。這粒稻谷不僅可以化身為品牌大米,而且可以衍生出卵磷脂、米糠蠟、谷維素、米硒粉等高附加值的產品,還能發電、可制油、可變身綠色環保的輪胎。
2017年,國家標準委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公司開展水稻加工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工作,并于2021年順利通過驗收,正式成為水稻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這標志著這一先進的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已經納入國家綠色發展規劃,也意味著金龍魚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以科技創新加強全產業鏈建設,全力推廣水稻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推動我國糧食加工業轉型升級。
金龍魚發展的水稻循環經濟模式,為國家提出的“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提供了極佳的示例,可有效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不僅為中國糧食加工產業探索出一條前景廣闊的多維路徑,甚至對于世界糧油產業轉型升級也有具有引領、示范作用。
正如穆彥魁所說,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一定能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及所有相關方共同進步、和諧發展。
隨著主食工業化的高速發展,除了食用油外,米、面也已逐漸走出同質化競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者對于高品質、高營養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高,對行業整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孕育著更大的市場空間。
如何順應時代的變革和發展,在品類、品種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是支撐品牌長盛不衰、屹立歷史長河的重要課題。
陳波認為,作為一個基礎消費品的品牌,金龍魚要在核心的利益上不斷地給消費者提供精細化的產品,這是品牌的本質。
盡管金龍魚目前早已從單一的食用油拓展至米、面品類,并已位居行業前列,但突破品類限制,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之路卻并非想象中的那樣一路平坦。早在2003年,金龍魚便首次嘗試進入大米行業,但面對利潤薄、管理難、渠道難、儲存難等問題,三年后大米的試水便畫上中止符。
但短暫的停歇背后是更細致的深謀遠慮,中國主糧市場小包裝化、品牌化的必然趨勢不會停止。在此期間,金龍魚通過在訂單農業、物流布局、加工能力等上游產業鏈充分積累,準備再次向大米發起沖擊。有趣的是,當郭孔豐在經銷商會議上,再提進軍大米市場,彼時的經銷商大多認為大米生意難做,要克服此前遇到的困難并非易事。但不言放棄的郭孔豐此時已成竹在胸,不僅要做大米生意,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到極致。
后來的故事便無須冗述,2008年金龍魚正式挺進大米市場,并通過強勢的品牌運作,登上央視黃金廣告時段,快速占領消費者心智。借助原有的銷售渠道,金龍魚大米火線入市,高調地擺在了各大超市、賣場的顯眼位置,“要讓所有能買到食用油的地方都能買到金龍魚大米”。到了2016年,金龍魚的大米銷量已突破百萬噸。
面對新時代下的機遇,金龍魚不斷推陳出新,通過提品質、擴品類、樹品牌,不斷引領米、面產品的品牌化、包裝化、個性化發展。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對于亞洲人來說,米飯是一餐的靈魂,“干飯人”對于大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鮮、香、味上日漸追求極致。
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大米新鮮美味的需求,金龍魚從全產業鏈維度首創了大米“鮮割、鮮谷、鮮存、鮮碾、鮮裝、鮮食”六步鮮米科技。日前,該技術榮獲2022年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唯一一個特等獎。
依托六步鮮米科技生產的金龍魚“稻谷鮮生”大米系列產品一經推出便成為時下高端大米品牌的明星產品。六步鮮米科技一方面讓大米的食味、新鮮度和口感提升,讓消費者吃上了新鮮美味的大米;另一方面也借助節糧減損技術,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而在面食領域,擁有5000年小麥栽培史的中國人更是對面食的要求無比苛刻。隨著消費結構的變化,各類專用粉、差異化的面制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對差異化細分領域的要求催生企業不斷研發,推出相應的專業產品。
蕎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和食用歷史,歷來是公認的健康食品。但蕎麥本身不含可形成面筋的蛋白,因此蕎麥掛面中蕎麥含量越高,面條越難成型。2016年,為打破高含量蕎麥掛面的工藝技術被國外壟斷的局面,金龍魚立足自主科技創新,歷經多次試驗與嘗試,打造出了更高含量、更富營養的“金龍魚51優+蕎麥掛面”,蕎麥粉含量達51%,讓消費者可以更簡單地獲取含有豐富營養元素的蕎麥產品。
2022年8月,金龍魚發酵空心掛面的核心工藝“多孔掛面及其制備方法”榮獲“中國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711470746.9)。同時,其應用的營養健康面制品關鍵技術在2021年度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評選中獲得組委會的一致肯定,斬獲一等獎。
運用該技術的發酵面產品通過活性發酵,將營養物質分解成更小分子,不僅好吃也易消化。面體發酵后呈蜂窩狀,形成肉眼可見的空心結構,可以輕松吸收湯汁,更易入味。2019年金龍魚活性發酵空心面一經推出,便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空心面彈滑柔韌的口感及獨特的酵香,加上湯汁易入味且易消化,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收獲了大量的好評。
好面離不開好面粉。金龍魚金餃子專業餃子粉遵循國人對餃子的口感喜好,優選小麥輕研細磨,粉質細膩,色澤自然,只選取麥芯部分的面粉精研配比,使之揉出來的餃子皮軟硬適中,包起來皮薄不易破,口感上筋道爽滑。
如何抓住新生代消費者的需求,過硬的產品力是必備要素,特別是在關系到民生日常的糧油領域。企業只有不斷投入產品研發、進行技術革新,才能為消費者呈現更高品質、更富有營養、更健康美味的產品。
現在,金龍魚正致力于開創一場新的“廚房革命”。這是又一次品牌躍升,與金龍魚由來已久的品牌價值相輔相成。
金龍魚上市后,通過資本市場的助力,目前已在全國擁有71個已投產生產基地,旨在將更優質的產品推向市場,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對健康飲食的需求。
在“宅經濟”、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催化下,食品工業化正向餐飲業快速滲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偏向于用外賣或者用半成品解決三餐的需求。
憑借在食品及農產品領域的多年深耕,金龍魚又在謀劃一場新的“廚房革命”—依托全品類糧油產業鏈,將更加美味、健康、便捷的預制菜送上大眾餐桌,重新定義“一頓好飯”。
陳波認為有兩類菜品特別適合做成預制菜,“一個是非常耗時、費工夫的,還有一個是有一定的加工難度、技術含量的。比如說現在預制菜里做佛跳墻的很多,因為它制作起來非常耗時。要做一個好的佛跳墻,可能要10多個小時,但是吃起來只是幾分鐘的事。還有一些家常菜,比如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好,因為這些菜里調料的調配比例很有技術含量。那么我們就可以先把調味料先配好,然后把雞、花生和蔬菜分好,消費者回家只要簡單一加熱就能出一個基本上是餐廳標準的菜品”。
杭州豐廚園區
陳波表示,無論面還是點,能夠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的,都需要依托強大的研發、創新、資源供應鏈等能力。未來豐廚園區將促進一二三產業全面融合,打通上、中、下游的央廚生態鏈平臺。依托金龍魚自有的米、面、油、調味等原料產品及渠道優勢,與中國及全球的優質食材供應商合作,打造以糧食類主食為核心的中餐工業化生態鏈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更營養、更健康、更安全、更美味、更創新、更超值的央廚系列產品,同時還能承擔保供應的社會責任。
豐廚在第五屆進博會上的展位
此外,金龍魚面粉、米業事業部也推出了重慶小面、熱干面、螺螄粉等包裝產品。通過央廚業務,金龍魚正在完善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為消費者提供更營養健康、更安全美味、更低碳環保的食品。
這是前所未有的產業鏈條創新,而創新對金龍魚來說,并不陌生。
未來,金龍魚將通過中央廚房園區、渠道、研發的整體優勢,賦能豐廚的學生餐、養老餐、企業餐、預制菜等自營業務,實現良好盈利的同時,給園區內的中央廚房生態鏈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突顯園區集約共享的優勢。
按照計劃,金龍魚將新建和擴建更多的綜合性生產基地,同時發展新的高增長和互補性業務,如中央廚房、醬油、醋、酵母、植物肉等業務,不斷擴大廚房食品的品類并有效降低生產、物流及營銷成本,持續研發新品、繼續優化產品結構、積極推動營銷平臺整合,提升中高端產品的占比,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利潤增長點。
一個全新的品牌故事已經上路,走向更遠大的未來。
品牌的塑造,尤其是產品品牌的塑造,需要從用戶出發,滿足用戶需求,創造用戶價值。這就要求企業在一定的成本范圍內,不斷改進產品、服務,在市場競爭中去占領用戶心智,贏得用戶選擇。
深耕糧油行業三十余年,大眾心目中對金龍魚品牌的高認可度得益于金龍魚對產品品質的匠心守護,也緣于其不斷引領行業升級換擋的創新精神。面對新時代的消費群體和消費趨勢,作為糧油行業的龍頭企業金龍魚始終保持品牌的年輕化,用不同的“潮”玩法與年輕消費群體溝通。比如,公司旗下的歐麗薇蘭橄欖油被普拉達設計師賦予了時尚的外觀,創新的產品包裝設計吸引了更多年輕群體。
這是品牌形象上的創新。但金龍魚更重要的創新,是品牌內核上的價值創新,是品牌底層的科技創新。從1991年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上市,到2002年創新推出“金龍魚”第二代食用調和油,再到2016年“雙一萬”稻米油拿下“國際稻米油品質大獎”,金龍魚總是走在創新前沿—既要重新定義“一頓好飯”,也要引領廚房的健康革命。
糧油行業的民生屬性,要求企業必須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才能建立起消費者對于品牌的信賴。換言之,糧油行業更信奉長期主義,需要金龍魚在食品安全、環保減排、共同富裕等方方面面有所作為,才能凝聚成一個負責任的、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
走進金龍魚上海總部大廈的展廳,映入眼簾的便是九個大字:“建立一個理想的集團”。
這是企業的愿景,也是掌舵人郭孔豐的座右銘。
他說:“我們要讓集團不斷地發展壯大,更要建立一個擁有一流的團隊、優秀的企業文化、充滿愛心和正氣、為社會各界所尊重的集團,能夠有福大家同享,有難大家共擔,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創造出更加健康、安全的產品造福社會。”
這一席話,其實也是金龍魚的品牌價值觀。而驗證這種品牌價值觀的,正是金龍魚始終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持續深入科技、工藝和產品創新的可持續發展精神。
(轉自:每經頭條)